跳至内容

AI 搜索浪潮已至:中国企业如何把握品牌营销新机遇?

不止 ChatGPT: DeepSeek、豆包入局, AI 搜索重塑中国品牌营销格局!
2024年12月12日
AI 搜索浪潮已至:中国企业如何把握品牌营销新机遇?
YourCompany, Marc Demo
评论 1 备注

生成式人工智能(AI)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。以 ChatGPT 为代表的 AI 应用问世,引发了公众的未来科技的无限想象,这代表这一场新型技术的变革已经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。而由于中国市场拥有全球最大网民规模,移动互联网极为发达,并拥有微信、抖音等超级应用生态,因此,这场技术变革在中国的进展呈现出独特的中国特点和面貌。

国际巨头如 Google Gemini、ChatGPT 固然在技术上不断突破,但我们现在更需要关注的是本土力量的崛起:来自清华背景、潜力巨大的 DeepSeek (深度求索),以及依托字节跳动的商业生态的 豆包 (Doubao),还有腾讯 元宝 等。这些中国本土AI力量正与国际玩家​同台竞技,并不断塑造着中国 AI 应用的未来前景。

AI 不再仅仅是技术圈的热词,它已经渗透到用户获取信息、与品牌互动甚至做出购买决策的方方面面,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。其中,“AI 搜索”或“对话式 AI 应用”不可忽视,它颠覆了传统的搜索习惯,为品牌营销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。为了剖析当前 AI 搜索的主要平台、用户行为的改变,以及最重要的——它将如何影响您的品牌,您又该如何布局,才能在这场AI变革中先发制人,我们将通过这篇文章进行探讨和阐释这些内容。


谁在领跑A​I搜​索

信息获取的资源正在多元化,只有首先了解当前主流的 AI 平台及其特点,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策略。

ChatGPT (OpenAI):

ChatGPT 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极高的知名度。它对话能力和内容生成能力非常强大。虽然目前ChatGPT 的搜索功能主要依赖 Microsoft Bing 的索引,且在中国大陆的直接访问受限,但是ChatGPT对于全球技术趋势和用户的影响力依然很强。

DeepSeek (深度求索):

Deepseek是中国本土 AI 赛道中备受关注的新锐力量。DeepSeek 专注于基础模型研发,在中文理解和生成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。虽然目前可能仍在发展早期,但其技术实力和本土化优势,使其成为未来中国 AI 搜索市场不可忽视的竞争者。品牌需要关注Deepseek的后续发展及未来可能的应用落地。

豆包 (Doubao) (字节跳动):

由字节跳动推出的“豆包”,依托抖音、今日头条等庞大的用户和内容生态,拥有快速触达海量用户的潜力。豆包不仅能进行对话,在内容创作辅助、信息整合方面的应用场景也十分广泛。可以预见,它将在字节生态内扮演日益重要的信息入口角色,影响用户发现品牌和产品的方式。

Perplexity AI :

被称为“答案引擎”,Perplexity 专注于提供直接、带有引用来源的答案。它在整合信息、提供研究性回复方面表现突出,并在海外探索与电商、内容联盟的结合。虽然在中国用户群体相对较小,但其“搜索优先”的模式值得关注。

Google Gemini:

作为 Google 对抗 ChatGPT 的核心产品,Gemini (前身为 Bard) 整合了 Google 的搜索能力和 AI 技术。尽管 Google 核心搜索服务在中国大陆受限,但 Gemini 可能通过 Android 生态、部分在华可用的 Google 服务等途径间接影响用户,特别是对于有出海业务的企业。

Microsoft Copilot:

依托于微软与 OpenAI 的深度合作,Copilot (前身为 Bing Chat) 深度整合在 Windows 操作系统、Office 办公套件以及 Bing 搜索引擎(国际版)中。对于使用微软产品生态的企业和个人,Copilot 正在成为日常工作和信息获取的智能助手。其在中国市场的可见性主要通过 Bing 国际版和微软的其他软件产品。

Anthropic Claude:

以“宪法 AI”理念强调安全和伦理,Claude 在长文本处理和逻辑推理方面表现优异。虽然相对小众,但其技术实力获得了亚马逊、谷歌等巨头的投资,代表了 AI 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。

本土化视角看 AI 平台

简单对比国内外 AI 平台,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在中国市场的不同侧重点。


数据与语境:

本土平台(如豆包、文心一言、DeepSeek)天然更侧重中文数据训练,对中国社会文化、网络语境的理解可能更深入。国际平台虽在努力优化中文能力,但其训练数据仍以全球信息为主。


生态整合:

本土 AI 更易与国内主流生态(如微信、抖音、百度APP、各类垂媒)结合,触达用户路径更短。国际平台则与 Google、Microsoft 等全球生态绑定。


合规与监管:

本土平台在开发和运营中会更紧密地遵循中国的法律法规(如数据安全、内容生成规范),这对其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。


商业模式:

各平台都在探索商业模式,本土平台可能会更快地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(如直播电商、本地生活服务等)进行尝试。


AI 搜索的运作模式及其影响

理解 AI 如何生成答案的3种类型,有助于品牌进行针对性优化:

训练优先型 (如 Claude早期版本):

主要依赖投喂给模型的训练数据。优点是生成的答案可能更稳定可控,它的缺点是对最新信息、特别是训练截止日期后的内容反应迟钝。对品牌而言,这意味着:优化效果需要更长时间显现,需要长时间的“投喂数据”,并且持续建设高质量、权威的内容资产,才能在未来的模型更新中被纳入。

搜索优先型 (如 Perplexity):

这更像传统搜索引擎的升级版,利用 AI 实时从网络抓取信息,再整合成对话式答案。优点是信息更新快,紧跟时事。对品牌而言,这种模式更贴近传统的 SEO 逻辑,优化内容的技术性、结构化(如使用 Schema 标记、FAQ 格式)能更快看到效果,但也需要关注 AI 引用来源的是否做到了权威和准确。

混合型 (如 ChatGPT搜索功能, Gemini, 国内部分模型):

结合了训练数据和实时网络搜索(即检索增强生成 RAG)。它们会根据问题的不同,自动选择最优的回答方式。这对品牌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:既要做好基础内容建设(影响训练数据),也要做好实时内容的 SEO 优化(影响实时搜索结果)。


AI 搜索在中国​有多热?

虽然全球预测到 2030 年 AI 工具用户将翻倍,但具体到中国 AI 搜索的普及情况,我们需要结合本土观察:


缺乏统一数据,但趋势明显:目前可能还没有专门针对“AI 搜索”在中国用户规模的权威公开数据,但趋势不容忽视。各大互联网平台(如百度、微信、抖音)纷纷将 AI 对话、AI 摘要功能嵌入其搜索服务和内容流中,用户正在潜移默化地接触和使用。


政策东风与市场基础:中国政府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,叠加庞大的网民基数和高度发达的移动互联网,为 AI 应用(包括搜索)提供了肥沃的土壤。根据艾瑞咨询、QuestMobile 等本土机构的报告,大模型应用在中国市场的认知度和试用意愿正在快速提升。


融入现有生态:AI 搜索并非凭空出现,而是快速融入了用户熟悉的平台。用户可能在微信“搜一搜”里看到 AI 总结,在刷抖音时与豆包互动,在百度搜索结果页顶部看到“AI 对话”入口。这种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渗透,意味着用户习惯的转变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快。



关键趋势:塑造中​国 AI 搜索的未来

中文自然语言处理 (NLP) 的飞跃:

无论是本土还是国际模型,对中文的理解和生成能力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,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用户意图,进行更自然的对话。

超级应用 (Super-App) 的深度融合:

这是中国市场的一大特色。AI 能力正被深度嵌入微信、支付宝、抖音、美团等国民级应用中,提供从信息查询到服务预订、内容创作的一站式智能体验。

个性化与预测性增强:

AI 正学习用户的偏好、历史记录甚至主动提问,以提供更精准、个性化的回答和建议。同时,预测用户下一步可能想问什么,主动推送相关内容,为品牌提供了在用户决策路径中进行多点触达的机会。

合规与“负责任的 AI”:

随着应用的普及,数据隐私保护、信息内容安全、算法透明度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。中国的相关法规政策将深刻影响 AI 平台在中国的发展路径和应用边界。

搜索剧变:对中国品牌意味什么?

对话式交互成为新常态:

用户越来越习惯用自然语言提问,并期待获得直接、精准、令人信服的答案。品牌需要思考,您的内容能否“听懂”用户的口语化提问,并给出清晰的回应?


传统搜索引擎的 AI 化:

百度早已将“文心一言”深度整合进搜索结果(如 AI 摘要、AI 对话),微信搜一搜、抖音搜索等也在不断强化 AI 能力。这意味着,即使在传统搜索入口,AI 的影响也无处不在。

“零点击”挑战加剧:

当 AI 直接在搜索结果页或对话框中给出完整答案时,用户点击进入品牌官网或其他页面的需求自然减少。百度搜索结果页中 AI 生成内容的占比越来越高,这可能进一步分流原本流向自然排名的流量。如何在这种环境下保持品牌曝光和用户连接,成为新的课题。


内容来源决定品牌形象:

AI 从哪里获取信息来生成关于您品牌的答案?可能是您的官网,但也可能是新闻报道、行业报告、知乎问答、小红书笔记,甚至是用户评论。这意味着,您对品牌线上声誉的掌控力面临一定的挑战。AI 引用的来源,直接塑造了用户眼中的品牌形象。



给中国企业的紧迫启示


品牌声誉管理刻不容缓:

您需要主动监测,主流 AI 平台(特别是豆包、文心一言等本土平台)是如何描述您的品牌、产品和服务的?是否存在事实错误、负面信息被放大、或与竞品的不当比较?建立一套 AI 时代的品牌声誉监测和应对机制至关重要。

流量格局重塑,获客思维需转变:

过去严重依赖百度 SEO 或微信公众号引流的企业,必须警惕流量可能被 AI 分流的风险。新的机会在于,如何让您的内容成为 AI 眼中的“权威来源”并被引用?这可能比争取传统排名第一更具价值。同时,关注 AI 可能带来的新型流量入口,例如 AI 应用内的推荐、AI 驱动的电商导购等。

内容战略必须进化:

仅仅堆砌关键词的时代彻底过去了。现在,您需要创作能够直接回答用户“自然语言问题”的高质量内容。思考用户会问什么?用清晰的语言、结构化的方式(如 Q&A、列表、操作指南)来组织内容。利用好结构化数据标记(如 Schema.org 或百度支持的特定标记),帮助 AI 更好地理解和抓取您的信息。内容不仅要“写给人看”,也要“写给 AI 看懂”。

多渠道协同,构筑品牌护城河:

在 AI 时代,单一渠道的风险被放大。品牌需要在中国独特的数字生态中进行多渠道布局和协同。官网、微信公众号/视频号、抖音/快手、小红书、Bilibili、知乎、行业垂直媒体……这些平台不仅是触达用户的渠道,更是 AI 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。在各个平台保持一致、正面、权威的声音,将构筑起更强大的品牌护城河。

信任与权威是新的“硬通货”:

AI 倾向于引用权威、可信的来源。这意味着,通过官方认证、高质量的行业报告、权威媒体的正面报道、专家背书、用户口碑(如大众点评好评)等方式,建立和彰显品牌的专业度和信誉度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。

把握先机:AI 搜索带来的机遇

挑战之下,机遇并存。目前,专门针对 AI 搜索进行系统性优化的中国企业还相对较少。这意味着,率先行动的企业将享有巨大的先发优势。这样更容易在 AI 生成的答案中获得有利位置,抢占用户心智。

更重要的是,由于 AI 擅长理解用户深层意图,当您的品牌信息被 AI 推荐或引用时,往往意味着它出现在了意向度极高的潜在客户面前,转化效率可能远超传统广告。


结论与行动建议

AI 搜索绝非昙花一现的技术潮流,它是用户发现信息、认知品牌、做出决策方式的根本性转变。从国际巨头到本土新锐 DeepSeek、豆包等,众多参与者正在共同推动这场变革,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充满活力的数字市场。

对中国企业而言,这既是挑战,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。提供清晰、可信、高质量的内容,塑造权威、正面的品牌形象,这些基本功从未改变。但如何在新兴的 AI 对话工具、持续演进的搜索引擎、以及微信、抖音等构成的复杂生态中,有效传递和优化这些信息,则需要全新的策略和思维。

为了帮助您更好地拥抱 AI 搜索时代,我们提出以下行动建议:

立即评估品牌 AI 可见度:

亲自或安排团队,使用不同的提问方式,在百度文心一言、豆包以及其他您认为重要的 AI 平台(包括 Copilot 国际版等)上搜索您的品牌名、核心产品/服务、行业关键词。记录下 AI 的回答,评估其准确性、完整性和情感倾向。

密切关注本土 AI 动态:

持续跟进 DeepSeek、豆包、文心一言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本土 AI 产品的发展,了解它们的功能迭代、用户增长、商业化探索以及与现有平台的整合情况。

启动内容优化试点:

选择一两个核心业务或产品,尝试创建专门面向 AI 搜索优化的内容。例如,梳理用户最常问的问题,撰写直接、清晰的回答;将现有长篇文章改写成更易于 AI 抓取的结构化格式;尝试使用 FAQ Schema 等结构化数据标记。

审视并强化多渠道一致性:

对于官网、微信、微博、抖音、知乎等各个平台发布的信息,您应确保核心品牌信息、产品描述、价值主张保持一致性和权威性。这些都是 AI 可能学习和引用的素材。

必要时寻求专业支持:

AI 搜索优化是一个新兴且快速发展的领域。如果内部资源或专业知识不足,考虑寻求在数字营销、SEO 和 AI 应用方面有经验的外部专家或机构提供咨询和支持。

AI 驱动的搜索时代已经来临。它为品牌提供了触达更广泛受众、建立更深层次连接的大门。准备好适应、创新并引领这场对话的中国企业,必将赢得未来。